物理学实验Ⅱ(061B0340)
课程编号: 061B0340
适用对象: 物理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
学分: 1.5课时: 48
任课教师: 潘佰良 刘才明
课程详情
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验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容包括光学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近代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增加研究性实验小课题,为学生发展创造才能创造条件,也为后续的专业课实验和以后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能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风尚,学习用实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通过实验加深对某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良好的实验素质,强调实验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后继的专业实验课程,以及走向研究所或社会的工作打好基础。
1、实验预习
学生在实验课前需要预习相关的实验内容并写出预习报告。
2、实验过程
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对实验进行简要介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合理科学的组织实施实验,正确的使用实验仪器器材,同学之间可进行正常的讨论及良好的同学间的合作关系,规范的实验操作,正确的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进行认真的分析。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及时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作出基本评估。
3、实验报告
实验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数据记录清楚,数据处理完整,能对该次实验进行基本的误差分析讨论等。
4、上交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批改(考虑实验时表现),给出成绩。
5、实验室安全(根据课程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
为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本实验课程需要遵守以下几条规定:
(1)不能穿拖鞋上课。
(2)不准带进食物、饮料、口香糖。
(3)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周安排实验绪论课,讲解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测量、误差、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达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第二周开始学生在选课网站上从下面课表内容选定相应实验到实验完成实验内容,每周安排一个不同的实验,共计14个,期末完成一篇有新意的实验小论文。
	
综合性实验内容安排表
| 序号 | 综合性实验名称 | 实验套数 | 房间 | 实验次数 | 
| 1 | ●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必做实验) | 35 | 302 | 1 | 
| 2 | 棱镜偏向角特性 | 20 | 303 | 1 | 
| 3 | 双棱镜干涉 | 20 | 304 | 1 | 
| 4 | 等厚干涉 | 18 | 314 | 1 | 
| 5 |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 | 20 | 312 | 1 | 
| 6 | 光速测量 | 12 | 310 | 1 | 
| 7 | 光的衍射 | 12 | 331 | 1 | 
| 8 | 光的偏振 | 10 | 327 | 1 | 
| 9 | 用椭圆偏振仪测量透明薄膜厚度和折射率 | 8 | 330 | 2 | 
| 10 | ▲虚拟实验 | 25 | 127 | 2 | 
| 11 | 交流电桥 | 16 | 124 | 1 | 
| 12 | RLC串联电路暂态、稳态过程的研究 | 16 | 128-2 | 1 | 
| 13 | ▲PN结的物理特性及玻尔兹曼常数测定 | 20 | 129 | 1 | 
| 14 |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 10 | 232 | 1 | 
| 15 | ▲热效应实验 | 16 | 235 | 1 | 
| 16 | 色度学实验 | 12 | 326 | 1 | 
| 17 | 全息照相 | 12 | 337 | 2 | 
| 18 | 传感器实验 | 10 | 113 | 2 | 
| 19 | ▲电子束实验(补充讲义) | 10 | 111 | 1 | 
| 20 | ▲耦合变压器 | 10 | 116-2 | 1 | 
| 21 | ▲ 超声光栅实验 | 8 | 213 | 1 | 
| 22 | ▲GPS卫星定位模拟实验 | 12 | 202-1 | 2 | 
| 23 | 常见物质水溶液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与比较 | 8 | 202-1 | 2 | 
| 24 | 动态法良导热体热导率的测量 | 10 | 201-1 | 1 | 
| 25 | ▲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位移量 | 8 | 201-1 | 1 | 
| 26 | 热敏电阻和热电偶的温度特性研究 | 16 | 210 | 1 | 
| 27 | ▲多谱勒效应频谱分析综合设计实验 | 16 | 203 | 2 | 
| 总计 | 27个综合性实验 |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由每次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小论文成绩组成。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每次实验的平均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期末实验小论文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如下(应包括对报告内容的要求):实验前需要预习相关的教材内容及资料并写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实验后要完成实验报告,撰写的内容包括数据处理与结果、误差分析、实验心得及思考题。实验报告要求数据记录清楚,数据处理完整。
(2)实验论文:学期结束需交一份课题实验大论文,格式参照发表的文章。包括:论文摘要、关键词、引言、基本原理、实验原理、仪器系统、实验数据与分析、实验小结和课题总结。
	
	
	
学生考勤
1.按时上课。迟到15分钟以上者,取消该次实验的上课资格,迟到15分钟以内者,任课教师将按情况对本次实验进行扣分。
2.不早退。认真完成实验内容和要求,只有当教师在数据记录本上签字后,并将实验仪器整理完毕,才可以离开实验室。
3.请假事宜:病假必须要有医院的证明;事假需持学生所在院系负责人签字的请假条。
4.病、事假过后,必须尽快与任课教师联系,将所缺实验补上。
	
使用教程
《大学物理实验Ⅱ》 李海洋主编 2015年2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